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江苏首次推介制造强省建… 
4 扬州广陵举行软件信息 暨… 
4 聚焦市县,江苏多点发力厚… 
4 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 
4 2024年4月19日,第二届智… 
4 AI技术如何影响电影行业 
4 航天晨光“高参数化液氢… 
4 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 
4 我省首次推介制造强省建… 
4 大模型驱动汽车 迎来“新…
  法律法规 更多..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4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
4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王波: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报      浏览次数:1653      更新时间:2017-03-07


              建言献策

王波: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设计师王波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她带到两会上的议案是关于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王波告诉记者,标准已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联通世界的桥梁纽带。标准之争历来是大国利益的诉求和博弈,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深刻揭示了标准的全球影响力。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以标准统一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目前,北美洲、欧洲等国都高度重视标准的主导权,发达国家积极扶持和推进本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主导和影响产业及技术的发展。 
  中国作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一员,正在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标准战略已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装备和标准正逐步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这对我国标准的国际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超过了10万项,企业标准超过了百万项,已基本形成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在2016年北京举行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中国标准再次被推至世界舞台中央。目前,我国在国际标准上开始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但仍然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标准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由此,王波从七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形成以资深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牵头,技术骨干为中坚力量,基层技术人员搭配的工作队伍;加强标准技术知识与标准编写规范的培训,同时加强国际化标准化人才和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二是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标准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尤其是加大对英文版标准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加大国内原创标准的研发力度。国外标准的转化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标准的技术要求未必符合我国国情。以我国核电国产化为例,有些标准系国外标准直接转化使用,这样造成国产化进程遇到巨大的技术障碍。因此,应加大我国关键技术标准的自主研发力度,增强我国在产业竞争中的标准话语权和主动权。 
  四是重视对标龄较长标准的修订工作。由于市场对各领域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大,其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需要各行业相关部门及时修订相应的标准项目,以解决标龄老化问题,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从而对行业起到良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五是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应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应注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相关标准协调,避免与法律法规、相关标准之间出现矛盾,给标准的实施造成困难;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国内外同类技术标准的技术水平,在预期可达到的条件下,积极地把先进技术纳入标准,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 
  六是标准的修订不但要修正原来标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还要修订出适应发展需要的新技术内容。因此,修订标准不但要遵循制定标准的原则和要求,还要顾及修订时产生的旧标准变为新标准所带来的新旧标准间的转换和协调问题,要特别强调标准的继承性和协调性,即要把原标准中的某些普遍使用且经实践检验是好用、适用的内容充分继承下来,包括技术要求及人们已经习惯和接受的惯例、术语、编号等。 
  七是国际上对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而实际上我国的国家标准和很多国外标准的技术指标基本等同,一些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甚至高出国际通用标准。美国ASTM标准曾出版过将本国标准与其他国家标准进行对应的书籍,其中包含了各个国家相同材料牌号的对应及等同标准号的对应。因此,建议我国也建立一套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比体系,加大与主要贸易伙伴开展技术标准等方面交流合作与标准互认的工作力度,加强标准信息的交换,提高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化水平。应加快制定和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的专项规划,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