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 
4 盐都向“新”而行,工业强… 
4 链群融合,这里的机器人格… 
4 年销量超万台,人形机器人…
4 CIHS2024招展有序 招商精…
4 江苏开展“高级蓝领”技…
4 三月末我省民营企业用工…
4 江苏首次推介制造强省建…
4 扬州广陵举行软件信息 暨…
4 聚焦市县,江苏多点发力厚…
  法律法规 更多..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4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
4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 “机器换人”不能将中国机器人市场拱手相让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      浏览次数:1716      更新时间:2016-03-15
    2015年中国举办了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这是继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中国主导举办的又一大国际盛会。举办大会的背后,是中国快速扩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及其更大的潜力: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逝,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机器换人”现象。
 
  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列为未来5到10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中国快速而又无序发展的机器人产业。中国的智能制造如何推进?机器人产业该如何发展?“机器换人”进行到何种程度?机器人会否带来失业?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
 
  机器人产业应容忍试错
 
  《21世纪》: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将其作为主攻方向,也是五大工程之一,是出于何种考虑?
 
  徐晓兰:第一方面,是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三类产业中,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
 
  同时,智能制造也是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第二方面,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风起云涌,推动了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制造和个性制造发展,这是我国制造业必然的发展路径。
 
  《21世纪》:推进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发展过程中,要经历探索和试错,指的是什么?
 
  徐晓兰:只要是创新就是一个探索和试错的过程。这是因为,新技术的诞生就会带来产业变革,而为了推进产业发展,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产业规划等方面,都可能存在预想之外或想得不到位的地方,类似这些就是探索和试错。
 
  一方面,中国改革发展到现在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对于共性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相关发展规律,而对于个性问题,中国有中国的特色,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规律。
 
  另一方面,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其中不乏一些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这都可能为机器人等产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方式或模式的变革,这也导致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所以,我们对试错要有容忍度。
 
  在智能制造,尤其是机器人方面,试错的可能性会更大些:第一,机器人不是完全成熟的产业,新的技术不断会诞生,特别是颠覆性的技术出现,可能会直接造成一些产业的终结,会让之前的决策“踩刹车”,所以需要有试错的过程;例如 LED的出现直接导致了CRT显示器产业的终止。
 
  “机器换人”不能大跃进
 
  《21世纪》:目前,中国的“机器换人”是怎样一种现状?
 
  徐晓兰:整体看,东部沿海城市更加积极,面临的产业调整压力更大,工人短缺现象更严峻,机器换人的需求更迫切。
 
  然而,我希望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能加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而不是简单地从国外进口核心零部件组装或直接进口整机。
 
  《21世纪》:您怎么看“机器换人”和中国的机器人产业?
 
  徐晓兰:目前没有出现媒体大肆渲染的、大面积的“机器换人”现象,但是苗头已经显现。
 
  我很担心的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产业链碎片化,区域规划同质化低水平竞争还比较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大力倡导机器换人,会导致我国机器人产业又沦为中低端产业。
 
  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之核心。只做装备集成的道路无法提升产业定位格局。
 
  另一方面,目前我们国家机器人产业还不成熟,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以支持产业的发展,盲目、大跃进式地进行机器换人,势必导致直接从国外进口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甚至整机,使得庞大的中国市场拱手相让。
 
  所以,现在关键不在于机器换人,而在于深刻理解智能制造的内涵,梳理清楚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是什么,其竞争力如何,短板在哪,产业链是否合理等问题。
 
  《21世纪》: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到怎样的一个阶段?短板在哪里?
 
  徐晓兰: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三类机器人中,过去两年内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25%,共57000多台,而其中完全自主创新的设备占比还不够高,大多通过从国外进口核心零部件后组装,或直接进口整机。
 
  服务机器人方面,我国还处于研发和市场开发阶段,或小批量生产和应用阶段,谈不上产业规模化。现在还是产品找市场,而非市场找产品。不过,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医疗、娱乐、居家、养老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中国将很快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预测这些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广阔的市场潜力。
 
  “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
 
  《21世纪》:你在提案中提到有人担忧“机器换人”会引发“失业潮”,对这种担忧您如何看?
 
  徐晓兰:当前,人口红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人才结构矛盾等问题正在倒逼一些国内制造业企业以机器人换人。一时之间,在机器人代替人工的表象下,“机器人将引发失业潮”、“智能制造就是‘机器换人’”等说法甚嚣尘上。
 
  我想强调的是,首先,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智能制造并不排斥人工,例如人机交互技术就是工人与机器实现协同生产。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只是代替了一些简单、繁重、危险工序中的人工;服务机器人可在居家养老、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等难题。因此总的来说,智能制造或机器人并未对社会就业率带来较大挑战。
 
  其次,机器人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是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自身发展就离不开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其催生的新产业生态更可吸纳大量劳动力。
 
  例如,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产品的国内外需求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将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智能装备和产品,也将是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演进的重要抓手,可创造大量工作岗位。我国只有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发展窗口期,才能真正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